Mo Zheng & Martin Miller Design
CatenAIRies|“氣懸”互動裝置
2016第二屆寧波當代藝術展“AIR” | 2016年寧波第二屆當代藝術展“空氣”




地點:中國寧波美術館
展覽日期:2016.01-2016.02
設計:防靜電架構
設計團隊:Martin Miller(美國)+ Zheng Mo Arsalan Rafique(巴基斯坦)、Kim Dai(美國)
機制與交互設計:LEDOO Electronic Arts Studio
介質:尼龍、石膏、電風扇、鋼架、LED Par 罐
特殊設計:參數百年找形和製造,接近傳感器
空氣是塑造地球的最重要和最強大的力量之一。
風定義了沙丘的形式,攜帶種子和鳥類在世界上繁衍生息,它將海浪推上岸……
空氣既是一種微妙的無所不在又是決定性的能量,“CatenAIRies”通過利用風創造一種流動而飄逸的空間體驗來向它致敬。作用於向下重力的懸掛鍊模型的衍生物,這裡空氣作為向上壓的反力存在。該裝置通過不斷響應周圍環境和用戶的互動來有趣地改變空間。 Smalls 風扇用於給輕質織物圓頂充氣,這些圓頂從不斷變化的水滴重量中垂下——整個裝置響應環境中最細微的變化。圓頂——同時巨大而空靈;體積和幾乎沒有表面 - 相互依賴於鄰居,他們的集體行為定義了空間不斷變化的形式。
CatenAIRies 強調我們對周圍空氣的個人影響,對我們的存在很敏感,從不靜止,總是在變化,它的活力賦予它生命,一個不斷變化的起伏循環。
地點:寧波美術館,中國
展覽時間:2016年1月-2月
設計團隊:馬丁·米勒(美國)、鄭默、阿爾薩蘭·拉菲克(巴基斯坦)、戴曉暖(美國)
機械互動設計:樂都電藝工作室
拍: 舞蹈機器人,烘培,工業風扇,鋼架,LED舞檯燈
設計特點:參數化懸鏈造型生成、製作,傳感器
是空氣塑造地球最重要和最強大的一支。
它定義了沙丘,傳播和催生植物的繁衍生長,它推動了海浪,形成了沙丘……
空氣是活力空間無所不在的能源。“氣靈懸空”巧妙地利用它來創造一種流動、飄逸、空空間的體驗。水結構滴狀懸空一個衍生鏈了氣膜,空氣作為一種反作用力去自然回歸自然,就形成“落落”裝置。然而,通過氣力形成浮浮力而發生變化,產生了與行走人交集互動,形成了戲劇性的生起降。熱潮充盈空氣懸空膜,可持續的原動力,始終保持著水滴檢驗重鏈與團隊之間的和諧表現…… 美好的境界發展而膨脹時而飄渺的飄落,既是體量又是輪廓——空間有認識和鄰居彼此依存,集體律動的行為將定義空間形式的不斷變化。
“氣懸”增加了我們個人的行為對周圍空氣的影響,“懸氣”對我們的存在是敏感的,永不靜止的,總是在變化的,其賦予它生命。維繫生命的原力,從而消亡,從而周而復始。














